蒙山陈塘镇:陆基养鱼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陈塘镇立足生态优势,以科技为翼、以创新为擎,通过发展陆基养鱼特色产业,开辟了一条强村富民的特色路径。当地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,构建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,让特色养殖成为激活集体经济、带动农民增收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步入陈塘村陆基养鱼基地,33个直径8米的标准化圆形养殖池整齐列阵,在恒温循环水系统中,日本锦鲤、加州鲈等鱼苗正以最适宜的生长速度跃动。这个总水体规模达2000立方米的现代化基地,正是依托自治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的“富民工程”,通过政府资金引导,与广西拜尔农业公司建立深度合作,基地实现年1000万尾鱼苗的产能,2025年首批500万尾鱼苗出栏即创收200万元。
陈塘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 梁安迈
“我们陈塘村陆基养鱼基地,是去年自治区的项目建设的,厂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。今年三月和广西拜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,村集体每年光租金就有8万元收入。下一步,我们准备推广‘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,让企业免费提供鱼苗、技术和销售渠道,覆盖全镇10个村。”
如今,基地每日都有十多名村民在恒温池边忙碌,投喂饲料、检测水质、分拣鱼苗,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“职业渔民”正用新技术书写着新农人的故事。

塘镇陆基养鱼基地 董事长 苏国明
“公司总共投入约810万,(建设)33个池总养殖15万尾鱼,目前已出栏10万尾左右,预计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。未来我们想以点带面,把鱼苗免费分给渔民,让大家先享红利,一起把产业做成产业链,做大做强。”
目前,基地通过土地盘活、技术赋能、订单保障的“三步走”战略,已带动50余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,预计今年还将吸纳40名本地劳动力。从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的“小池塘”,到计划辐射全镇10个村的“产业蓝海”,陈塘镇正以陆基养鱼为支点,奋力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全新格局,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